字体
关灯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
第342章 任得敬主动找死;曹美人崩溃摊牌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顶点小说] https://m.iq61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梁师成小心翼翼地将任得敬的那份折奏,恭敬地递到了赵吉的面前。


赵吉接过折奏,眉头紧锁,目光如炬,一目十行地扫过那洋洋洒洒的文字,心中却是波涛汹涌。


“微臣西安州司户参军任得敬,谨以忠心赤胆,虔诚上表,伏惟陛下圣鉴……”


“呵呵……”赵吉冷笑一声,看完了任得敬写庆奏折的第一句,差一点没有把他恶心到吐。


任得敬这个在历史上叛宋投夏的叛逆大奸臣,还特么的有脸自称“忠心赤胆”?


赵吉所知,在历史上的绍兴七年,时任西安州通判的任得敬主动投降西夏……


此时,赵吉算了算,任得敬现在应该是二十八九岁的年纪,现在其还只是西安州的司户参军,并没有升任西安州的通判。


宋时,一州的司户参军,主管本州户籍、赋税和仓库;相当于后世的一个地级市的民政局长、兼任税务局长、再兼财政局长。


任得敬很会钻营,他在叛宋降夏的数年前,已升任为西安州的通判。


通判,是“通判州事”或“知事通判”的简称。


宋代的通判,在初期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,防止知州职权过重而专权,宋太祖便设“通判”一职。


通判,辅佐州政,相当于知州副职,但却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。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,必须要和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。


通判执掌除监州外,凡兵民、钱谷、户口、赋役、狱讼听断之事,皆有权裁决,但文书须与知州通签施行。


大宋一州的通判,相当于后世的地级市的常~务副市~长,而其实权还要比后世的还要大。


赵吉暗道:“大宋对任得敬不薄,可他却叛宋投夏了,实在可恨!”


他怒睁双目,扫过任得敬的奏折,只见其奏折第二句话开始,便是奉承钻营之言:


“陛下英明神武,威震四海,今以万乘之尊,御驾亲征西北,锐不可当,克敌制胜。”


“夏国西京西平府,从古至今乃塞上重地,城坚难破,然在陛下天威之下,不过须臾之间,已然土崩瓦解,归我大宋版图。此诚为陛下神武之至,大宋国威之扬,天下共仰,万民同庆。”


“陛下御驾亲征,决策千里,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。微臣虽远在西安州,亦能遥瞻陛下之风采,感受陛下之威仪。陛下之英明,如日月之经天,江河之行地,照耀寰宇,润泽万方。微臣心中钦佩之情,犹如滔滔江水,连绵不绝。”


“陛下之德,巍巍乎如高山仰止,浩浩乎如大海难量。微臣愿以毕生之力,效忠陛下,誓死追随,为大宋之繁荣昌盛,竭尽所能……”


赵吉皱眉看着任得敬的折奏,其虽然对他御驾亲征皆是溢美之词,但却让赵吉感受到一种莫名的虚伪奉承和娇柔做作感。


赵吉知道,以任得敬叛宋之的令人发指的罪恶行径,其在奏折上所写的忠君爱国之词句,皆是伪心之作。


赵吉展开奏折,继续向左,自上而下,浏览起任得敬的折奏……


“西安州商贾百姓,听闻陛下御驾亲征伐夏,皆欣然主动奉献财物……”


赵吉看到任得敬奏折中“西安州商贾百姓……皆欣然主动奉献财物”这句话,他是绝对不相信的。


这其中,极可能是任得敬利用职务之便,向西安州的商贾百姓强行增加了税赋吧?


以赵吉所了解的历史上这位奸诈而善于敛财的投机分子任得敬,他借筹集劳军物资,向西安州的商贾百姓强行增加税赋这种事,他是能做出来的。


而且,任得敬的品行,他其中极可能有中饱私囊的贪腐行为。


赵吉在心中记上一笔:一定要好好查一查任得敬……


“微臣得敬,派出僚属任得聪、任得恭、任得仁率部从,将西安州百姓所献财物装载二十车,以犒劳我大宋兵将……”


“呵呵!”赵吉看着任得敬的奏折,提到的这三人的姓名时,他不禁冷笑道:


“好啊!任得敬的两个胞弟和其族弟,要来劳军了!”


侍候在赵官家身边的梁师成,看到官家的表情后,他也捉摸不透赵官家是否真的叫好。


赵吉的脑海里,却浮现出起了自己所熟知的两宋历史中的一个大事件:


南宋绍兴七年,那时的大宋西北很多州府还没有沦陷,还处于宋军的把控下。而西夏国第四位皇帝李乾顺,看到金军逼得大宋君臣南渡,正是夺取大宋的西北之地的好机会。


大宋绍兴七年春,夏皇李乾顺御驾亲征,率领大军进攻大宋未被金军占领的西北边境,重兵包围了西安州……


面对夏军的大兵压境,大宋西安州的知州紧急召集城内的十余位高级将领入府,商议如何备战、坚守城池,抗击夏军之事……


然而,就在这时,时任西安州通判的任得敬,带着他的两个弟弟任得聪、任得恭、族弟任得仁以及一群门客手持利刃,突然冲进府衙的议事大厅,疯狂地砍杀在场的西安州官吏和将领们……


转眼间,毫无防备的参会将领们和西安州知州,皆被任得敬这一众叛逆砍翻倒地,血流成河……


他们这些忠于大宋的将领们,还没等到与夏军对战,却都命丧于自己平时很信任的本州通判任得敬手里……


随后,任得敬率部,打开了西安州的城门,投降了夏国,他跪地恭迎夏皇李乾顺率部进城……


李乾顺觊觎城防坚固的军事重镇西安州已久,他万万没有想到,在此之前夏军付出了众多将士的性命,也一直未能攻克西安州城。


而这次,大宋西安州的通判任得敬,却帮他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大宋的军事重西安州……


李乾顺望着夏国的旗帜,真的插在了西安州的城头时,他都如梦如幻。


欣喜若狂的李乾顺,亲自召见降夏的‘大功臣’任得敬,立即提拔其为西安州的代知州。


任得敬感激涕零,违心地痛骂自己的父母之国大宋的种种“恶行”,发誓要效忠大夏国……


任得敬为了进一步得到西夏皇帝的信任与器重,谋取更大的权利,他在同年四月,将自己的十七岁漂亮女儿任氏,送进了皇宫,成为时年五十五岁的夏皇李乾顺的妃子。


任氏美丽动人,庄重寡言,待下宽厚有恩,深得李乾顺的宠爱。


尽管她进宫较晚,但李乾顺还是将她封为皇妃,与另一位先进宫的皇妃曹氏并列。


任得敬是个奸诈势利之人,他千方百计地讨好和贿赂朝中的大臣和皇族宗室。


夏国御史大夫芭里祖仁,得到任得敬送来的重贿,他在任皇妃进宫后的第二年,便向夏皇李乾顺建议立任皇妃为后……


芭里祖仁引古论今,旁征博引,大赞任皇妃贤良淑德,言其出身门第,都要远好于已近中年的曹皇妃……


李乾顺在其第一任皇后耶律南仙病逝的这十三年里,都一直没有立后,他不得不慎重地向朝臣们征询,是立先进宫的曹皇妃好呢,还是立刚入宫一年的任皇妃好呢?


朝臣中很多人都收受了任得敬的贿赂,故此,众多朝臣都说无论家世还是才貌品德,后宫无人能及任妃,都赞成立任氏为皇后。


大宋绍兴八年、西夏大德四年,八月份,乾顺帝让御史大夫芭里祖仁持册,正式册立任氏为皇后。


任得敬因女而贵,升官为静州都统军。


大宋绍兴九年、夏大德五年六月,五十六岁的夏皇李乾顺去世。


李仁孝即位,史称夏仁宗。


同年十一月,尊嫡母任皇后为皇太后、生母曹贤妃尊为国母。


公元1140年,夏州统军萧合达造反……


任得敬主动请求统兵讨伐夏州的叛军……


他率部收复夏州,剿灭了萧合达叛乱……


任得敬因其军功显着,被皇帝册封为西平公,任翔庆军都统军。


公元1143年,任得敬率军镇压夏境内的威州、定州等地的农民起义……


任得敬因屡立奇功,官居尚书令、中书令、西平公……


公元1150年,任得敬进为国相。


1151年,任得敬的弟弟任得聪升任殿前太尉,任得恭升为京城的兴庆府尹,任氏一族势力不断膨胀。任得敬进封为楚王,出入仪从与皇帝相仿,任氏兄弟遂擅夏政。举朝侧目,然,敢怒而不敢言……


任太后对其娘家任氏家族的骤然显贵十分忧虑,经常劝戒其父任得敬和族人们,但他们却都不听……


南宋乾道六年,西夏乾佑元年4月,任太后病死,终年五十岁。


李仁孝因任太后素来贤德,将她大礼安葬。


任太后病死后,已经年过六旬的任得敬仍然不安于现状,竟然胁迫夏皇李仁孝把一半的江山分给他,让西夏国只留瓜州、沙州等地;


他任得敬割据灵州、夏州等地,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。


任得敬手握大权,肆意欺凌夏国皇室宗亲,诛杀异己,为非作殆……


任太后病逝后的一个月,即公元1170年5月,夏皇李仁孝被迫委屈地答允任得敬提出分土建立楚国的无理要求。


年轻的夏皇李仁孝,只能暂时隐忍,将西南路及灵州、武威罗庞岭一带分归任得敬,让他自立为国,国号为“楚”。


任得敬征用十万民夫,大筑灵州城,他以原翔庆军监军司作为自己的宫殿。时逢盛夏,役夫因劳累不堪,怨声载道。


任得敬立国后,认为西夏国都要‘执臣礼’奉金国为宗主国,若自己不能得到金国的册封承认,不好服众。


任得敬借口向金国求医,附表进礼,想拉拢金世宗完颜雍,结果没有得逞。


金世宗退回任得敬的奏章与礼物,说:“得敬自有定分,岂宜紊越!”


任得敬野心不死,又想招数,公然逼迫夏皇派出使者,上表金世宗,自愿让金国承任任得敬新建立的楚国……


有“小尧舜”之称的金世宗何等聪明,他对使者道:


“有国之主,岂肯无故分固与人,此必权臣迫夺,非夏主本意。况且夏国称藩岁久,一旦屈服于贼臣,朕为四海之主,岂能容忍?倘若夏主无力自理,金国就应出兵助其剿灭贼臣。”


金世宗断然拒绝了册封任得敬为楚国皇帝的要求,并退回了西夏所有贡品。


任得敬胁迫夏皇李仁孝,派使臣向金世宗求封,又未能得逞。


他转而派使者与南宋秘密联络,谋约合攻夹击金国……


南宋四川宣抚使虞允文以蜡丸密信回复,定下攻打金国日期。


结果密使被西夏守兵俘获,夏皇李仁孝掌握了任得敬阴谋叛国的证据,随即将蜡丸密信送达金国,任得敬的阴谋败露天下……


任得敬分裂夏国的野心,始终没有死掉。


他与两位弟弟任得聪、任得仁密谋,打算发兵入宫,效法他们当年叛宋时杀掉西安州的知州和一众宋将那样,先杀掉仁宗,再自己做皇帝……


夏皇李仁孝在金国出兵支援下,设计诱捕了任得聪、任得仁等人。


第342章 任得敬主动找死;曹美人崩溃摊牌[1/2页]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