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
第780章 孩子坠井事件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顶点小说] https://m.iq61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沿途看到了至少10辆铲车、工程车,竟然全都是朝着一个方向疾驰。


就好像是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似的。


依维柯跟在了后面,行驶了能有5公里,拐弯离开了主路,进入了一条乡村辅路中。


在路口就有穿着反光服的交警在指挥着交通。


又向前行驶了能有个3公里,夜幕下的村庄外,一片灯火通明。


明明是农用耕地,看上去却跟建筑工地似的。


十几二十台铲车、推土机,正在紧张的忙碌着。


印有临市电视台标的采访车停在村旁的田地里,电视台的摄影师、记者,正在做着现场直播。


一辆消防车停在一旁,消防员在“工地”中聚在一起查看着情况。


依维柯一停下来,众人纷纷下车。


陈家驹很有眼力见的跑向了工地。


孙平安等人则快步向着工地走去。


倒不是说凑热闹看热闹,身为警察,如果人民群众有需要,他们职责所在,义不容辞,肯定要尽一份力的。


陈家驹很快就跑了回来。


“组长,是村里有个3岁的小孩掉到深井里头去了。”


“这些挖掘机、铲车师傅,都是听到广播,得到消息后,义务赶来帮忙的。”


孙平安点了点头,这种事情他还真帮得上忙。


只要确定了孩子在井下的具体位置,直接开个传送门,把人救上来就行了。


当然,如何让救人变得合理,不至于被别人知道自己的特殊能力,那就要好好想想了。


不过,在一条鲜活的生命前,一切都是小事儿。


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女子,正在距离井口四五米开外的地方做着直播。


“都怪我,都怪我,我带着弟弟来田里抓小龙虾,寻思着晚上给家里添个菜。”


“没想到就一转头的工夫,我弟弟就不见了,我找了一个多小时,才在田里的机灌井边,发现了我弟弟的衣服。”


“我弟弟一定是掉到井里去了,呜呜!”


年轻女子衣着朴素,虽然看不到补丁,但浆洗褪色,却足以说明她的家庭条件并不好。


“我的儿啊!你才3岁啊!你要是出了事儿,可让我们老两口咋办啊?”


一对50多岁的中年夫妇,手里拿着一件小孩子的衣服,正哭天抢地,抱头痛哭着。


“爸,妈,都怪我,都是我不好,没有看好弟弟啊!”


年轻女子转身跪在中年夫妇前,一边哭着,一边磕头道歉。


这时,市台的记者和摄影师快步走了过来,摄影师拍摄一家三口的情况,记者则找来了一名消防员。


消防员当着镜头,介绍了一下他们了解到的情况。


“这口井是20多年前挖的机灌井,用来应对大旱的,所以这口井的深度达到了70多米。”


“井口直径40厘米,这也决定了,我们无法通过从井口倒吊下去救人。”


“不过好的一面是,这个宽度,就算是3岁小孩子掉下去了,也不会毫无阻碍的呈自由落体摔到底。”


“井壁的摩擦会降低下坠的速度,减少伤害。”


“而且这口井早就已经干涸,不会让孩子有溺亡的危险。”


“至于井底氧气稀薄的问题,我们也采用了人工打氧的方式,来增加井里的氧气含量,提高孩子的生存概率。”


记者对消防员表示了感谢,而后看向了摄影机。


“各位观众,大家可以看到,现场有很多挖掘机、铲车、推土机正在紧张的工作着。”


“这些师傅都是闻讯赶来,义务帮忙的。”


“交管部门那边传来了消息,还有更多的特种机械正在赶来的途中。”


“市里多部门已经组织起了救援小组,现在师傅们正是按照救援小组提供的救援方案在施工……”


记者又去采访了一位戴着安全帽的工作人员,把救援方案说了一下。


这种井下救人,不能直接挖井,因为会导致井口坍塌,把孩子给活埋了。


一定要从周边进行挖掘,一直抵达孩子所在的位置。


然后破开井壁,将孩子救出,这才是最稳妥的方法。


但是这也有一个极大的缺点,就是耗时特别长。


不知道孩子能不能撑到被解救的时刻。


记者采访完,又对着摄影机介绍了一下孩子父母,以及家庭条件。


听起来,有点像是在卖惨博取同情。


第780章 孩子坠井事件[1/2页]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