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
一百一四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顶点小说] https://m.iq61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第一百一十四章


杨幺儿只记得一个文昌山, 萧弋一问她爬哪座山去,她脱口而出就是文昌山。


说罢, 杨幺儿还扭头去瞧刘嬷嬷:“说错了么?”


刘嬷嬷笑道:“娘娘没有说错, 娘娘记性是极好的。”


杨幺儿眨着眼心想,她也觉得自己记性比从前更好了。


这样想的,便立时觉得高兴了不少, 于是就不自觉地攥住了萧弋的袖子。


萧弋张开手掌, 将她的整个手都包裹在了掌心,然后就这么牵着她往外走, 口中道:“那便去文昌山。”


一行人早就收拾好了, 只等萧弋一声令下, 便即刻启程往文昌山去。


而这一回比较起上一回, 阵势则更要大一些。


萧弋出宫, 本就没打算瞒着大臣、低调出行。他正是要光明正大, 方才免去不少麻烦,也免去了一定的危险。明面上瞧着只有他身后带的这些人,但实际上暗地里还有不少人都盯着他的安危。


萧弋倒不怕旁的, 但他怕幺儿再遭遇什么。


独自一人走到木木翰这样的事, 有一回便够了。


杨幺儿知晓萧弋没有来过, 待马车一路往山上行的时候, 她便扒住了窗户, 低低同萧弋作起了介绍, 尽管有时语序还有些混乱。


“这里种了许多花……那里有林子,有松果。我捡过。”


萧弋心说, 朕知道。你给的松果,如今还在多宝格的匣子里放着呢。


“这里有亭子, 嬷嬷说, 能避风雨。”


“有棵树,在那里。皇上瞧见了吗?很大的一棵树,像一把大大的伞。”


杨幺儿的口吻,就如同和小伙伴分享哪个果子好吃一般,带着一点天真气息,但又认真极了。


萧弋听得也十分认真。


杨幺儿见他模样,更觉受了极大的鼓励,说话越发地顺溜了。


待到马车不知不觉行到了文昌观的门口,杨幺儿方才住了嘴。


而萧弋这时也才托住她的下巴,指腹轻轻摩挲过她的唇,低声道:“幺儿今日说了许多话,每一句都顺畅许多,比过去的句子也要长许多。”


杨幺儿微微瞪大了眼,然后自己才一点点地回过了味儿。


“真的?”杨幺儿细声细气地问。


“真的。”萧弋嗓音低哑地应和。


马车内的温馨气氛倒是没能维持过一盏茶的功夫,赵公公在外头低声道:“皇上,娘娘,道观在行饿祭祷仪式。”


“去问问,能否进门一并参与。”萧弋道。


“是。”赵公公应着声,走远了。


萧弋凑近了杨幺儿,道:“幺儿怎么呆住了?”


杨幺儿舔了舔唇,开口道:“嗯……想呆住。”


萧弋好笑地道:“好,想呆住,那便呆住吧。”


不多时,赵公公便回来了,隔着一道帘子,道:“道人邀皇上与娘娘一并过斋。”


萧弋应了一声,打起帘子。


赵公公忙从外头也将帘子掀住。


二人先后下了马车,萧弋却并未急着挪动步子,他转身给杨幺儿正了正帷帽,这才握住了她的手,带着她往里行去。


待刚一踏进门,便见道长不急不缓地走来,朝萧弋行了一个大大的拜礼:“见过二位贵人。”


这道长倒是个聪明的,想来从道观外的阵势窥出了一二。


道长径直将他们引向了斋堂。


斋堂内外隔开,他们便在内室落座,几个小道童迅速盛来了斋饭,在萧弋与杨幺儿的跟前一一布好。


等到布好后,有小道童进来躬身道:“师父,外头又来了几位贵人。”


道长再度向萧弋和杨幺儿施了礼,这才退出去。


文昌观在京中素有名气,达官贵人常来吃斋饭,再在道长处求上一卦,捐些香油钱……书生、闺阁女儿,更是爱往这边来,求功名,求姻缘各有所需。


因而还有其他贵人来,倒也不奇怪。


萧弋连眉毛都没抬一下。


二人晨起时,吃得不多,一路行来,倒还真有些饿了,待小太监试过菜后,他们便慢慢吃了起来。


待用完饭,杨幺儿朝外看去,巴巴地看了一会儿,道:“他们在做什么?”


萧弋道:“卜卦。”


杨幺儿没见过这样的场景,一时好奇心起。


萧弋见状,便拉着她走出去,道:“先前正是钦天监卜卦,说是岷泽县里头有个幺儿,应当嫁与朕为妻,于是你便来到这里了。”


杨幺儿头一回听见这样的话。


她先前懵懵懂懂,连冲喜为何物都不知。


现下乍然听见,杨幺儿便费力地将这番话消化了一会儿:“……嗯,那是好事,还是坏事?”


萧弋微微俯身,凑在她的耳边道:“自是好事,一桩天大的好事。”


他的气息挨得太近了些,杨幺儿觉得耳朵有些烫。


她忍不住抬手揉了揉,随即指着自己,问:“我也能卜卦?”


“能,你若想试一试,便去试试。”萧弋说着,却是暗暗朝赵公公使了个眼色,赵公公心下会意,落后了两步。


赵公公自己没去,但他却差了个不起眼的小太监去。


小太监脚程快,挤在人群里,悄悄地就到了道长的身边,笑道:“道长可识得我?”


道长自然有些识人本事,当即道:“是那位贵人身边伺候的。可是贵人有什么吩咐?”


“一会儿我家夫人过来求一卦,若是好卦,那自然只管解答便是。若是不好的卦……”


道长微微颔首道:“贫道省得。”


要在京中立足,道长自是个圆滑之人。


卦象如何,只管说与这家男主人听就是了,何必叫那夫人听了平添烦忧呢?人家添了烦忧,到时候他就也得添烦忧了。


小太监传完了话,便又隐匿在了人群之中。


杨幺儿几人走得慢,过了会儿才走到了道长的屋外。


屋外等着不少人。


他们便也如旁人一般,等在了门外,二人并肩而立,倒也不觉得无聊。甚至觉得这样难得的平凡时光,竟也是好的。


那厢文昌观外。


丫鬟扶住了常家姑娘,道:“今日好多的人。”


“今日道长要起卦,许多人都会赶过来求他这一卦。”常姑娘道。


丫鬟疑惑道:“这样多的人,算得过来么?”


“挑两三个显贵的客人,再挑两三个书生,再挑两三个闺阁千金,便谁也不得罪了。”常姑娘说着进了门,四下打量起来。


一百一四[1/2页]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