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
第692章 徐温落幕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顶点小说] https://m.iq61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镇守内城门的钟泰章,属于后知后觉者,面对内城门外的朱瑾军力。


钟泰章内外交困,只能抉择听从陶雅军令,开启内城门。


朱瑾率军进入内城驻扎,陶雅没有更换钟泰章。


陶雅属于淮南军元老,地位在徐温之上,虽然游离扬州中枢之外,但是威望影响淮南军人心。


高层窝里斗,中下层的淮南军兴不起同仇敌忾,该干嘛干嘛。


严可求还是军府判官,扬州司马,很少有人鄙视严可求。


徐温对严可求有恩,杨行密一样有恩严可求。


杨行密的威望,依然影响着淮南军心。


徐温只是多年老好人,近年雄起,对于淮南军的影响,不如陶雅。


总之,中下层对于高层的窝里斗,谁胜出听谁的。


次日,大江外来六千兵力,进入扬州外城。


韩二郎任职外城左衙指挥使,黄猛任职外城右衙指挥使,怀柔的原班接管外城守军。


随同而来的还有张文成,任职扬州长史,权知扬州军府事。


杨隆演,名义上的扬州刺史,淮南节度使。


韦扶风许诺严可求,以后升任扬州刺史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
张文成一到,陶雅主动成为吉祥物,留在军府喝茶养生,过段日子回去歙州。


韦扶风许诺陶雅赐封郡王,世袭罔替三代。


五日后,李承嗣率领三千兵力回归楚州。


韦扶风给予李承嗣的承诺,封国公,一生任职楚州刺史。


十日后,钟泰章外放滁州刺史,带着一家人,一百内城门将士,离开扬州赴任。


川南军出身的指挥使杨一刀,接管内城门镇守。


张文成遵从韦扶风的吩咐,外放判官衙署的李掌固,任职扬州码头关令,相当于七品县令。


十五日后,朱瑾率领三千兵力,北上任职寿州刺史,接管节制淮河防御。


寿州刺史周本,迁任庐州刺史。


润州驻扎大军,分批撤离的减少,直至留守两万军力。


扬州统治,兵不刃血的变天,战争阴云消散。


百姓习惯的事不关己,为了生计劳碌。


韦扶风身在润州,愉悦的放下了担心。


韦扶风是依据徐温的‘礼贤’,策略了擒王夺取扬州。


李承嗣乃是河东战将,淮南军打拼初期,徐温为什么没有军功,主要自身没啥武艺。


韦扶风的策略变数,李承嗣与朱瑾贪图霸占扬州,或者有野心的扬州将官,不服的发动战斗。


韦扶风忽略了一个事情,徐温把持扬州期间,清除过桀骜不驯的将官,尤其张颢的亲信,杀个精光。


事实上,李承嗣与朱瑾的变数不大,他们外来的军将,没有信心立足扬州。


陶雅具有霸占扬州的资格,只是没带来兵力,年龄老大,儿子任职越州,家眷在歙州。


韦扶风谨慎排查淮南军人物,想起忽视了光州刺史柴再用。


光州属于淮河防御一段,假如柴再用投降宣武军,很可能引得宣武军出兵淮南道。


柴再用军功彪炳,是个善战的武将。


韦扶风书信一封,使人快马送去光州。


书信内容客气的叙旧,许诺类同楚州刺史李承嗣,柴再用一生任职光州,给予世袭六代的封侯。


如果,柴再用不愿久在光州,以后能够迁任相比富庶的州治。


柴再用接到楚瑜书信,非常的意外,安下心的不再纠结,书信回复满意楚瑜的关照。


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。】


原来,柴再用投靠了徐温,听说陶雅取代了徐温,心态为之忧虑,担心遭到陶雅罢官。


想不到,扬州变天的真正人物是楚瑜。


韦扶风接到柴再用回信,为之宽心。


过了一个月,又做出安抚决策,任职徐温蕲州刺史,徐知训蕲州永宁县令。


韦扶风的宽容,出于李晟(徐知诰),严可求的请求。


徐温得脱囚牢,回归家中称病不赴任,认怂的不露面,事实上遭到监视居住。


徐知训赴任蕲州,途径江宁请见韦扶风,跪谢不杀之恩。


韦扶风嘱咐安分守己,途中不要与其他官员相见,悄然上任,一生平安。


徐知训离开江宁,带走三个护卫,实则监视一段时期的看守。


......


泗州,都指挥使刘信,接到韦扶风的指示,勒令几个通北的行商,抵达宣武军地盘,散布信息。


汴梁皇宫,御书房,梁帝朱晃,听着李振的禀告。


李振说道:“臣询问来自淮南的行商,陶雅淮南军老将,兵变成为行军司马,淮南军没有发生动荡。”


“陶雅,朕知道这个人物。”朱晃忍着病痛说话。


李振说道:“淮南军节度使杨隆演,陶雅没有篡位。”


朱晃脸色阴沉,老对头的后裔沦为傀儡,他的儿子们,成年的不成器,以后会不会步了杨行密的后尘。


李振察言观色,有些后悔禀告,但他需要刷存在。


82中文网


第692章 徐温落幕[2/2页]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